2021年河南专升本考试已经结束,为了帮助考生能报考理想院校,下面库课李老师给考生整理了2021年河南工学院专升本招生计划,请考生认真查看。
2021年河南工学院专升本招生计划
学院 | 招生专业 | 普通计划 |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计划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 | 1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 | |||
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 | 100 | ||
汽车服务工程 | 51 |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40 | ||
机械电子工程 | 19 | |||
智能制造工程 | 78 | 1 | 1 |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80 | ||
自动化 | 100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13 | 1 | ||
智能工程学院 | 机器人工程 | 35 | ||
电缆工程学院 | 电缆工程 | 69 | 1 |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70 | ||
通信工程 | 70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26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联网工程 | 40 | ||
软件工程 | 150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0 | |||
管理学院 | 工业工程 | 49 | 1 | |
物流管理 | 110 | |||
财务管理 | 170 | |||
艺术设计学院 | 环境设计 | 70 | ||
合计 | 1594 | 1 | 5 |
河南工学院简介
河南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豫北名城新乡市,始建于1975年。学校是全国就业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1+X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试点院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文明学校。
学校在工学结合中诞生、在校企合作中发展,有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较丰富的办学资源。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逐步铸炼形成了“厚德、精技、求实、创新”的校训、“团结、创造、竞争、快乐”的校风、“修德、爱生、敬业、善育”的教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沉淀了“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河工精神,学校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名,教职工1100余人,占地面积1220亩,校舍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馆藏适用纸质图书171万余册,电子图书26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亿余元。
学校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32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以上特色(示范、名牌)专业25个,形成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电缆工程等特色学科,初步构建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五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建设工程,推进高端人才集聚。现有专任教师970多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00多人,聘请院士、长江学者、兼职教授等20余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10多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是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高校。拥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5项,拥有12门省级线上线下一流开放课程。近5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0多项。毕业生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校重视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建有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近年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I、CS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80余部,获批专利110多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420多项,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快”高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迈出坚定步伐。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知名高校或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理念,促进办学水平提升。
站位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不忘初心,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事业高质量的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