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词默写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2、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朗月行》李白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杜牧
5、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卿》杜甫
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儿》陆游
7、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燮
1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
1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
1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韩翃
1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1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1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李白二、古诗词鉴赏
1、送别怀人诗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重要题材。常用技法有: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③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④想象,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情感:
赠友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思念,或对友人的劝勉祝福,表达分别时的离情别绪、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如柳永《雨霖铃》、高适《别董大》。
2、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咏史怀古诗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人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
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情感:
1、怀古伤今,描绘昔盛今衰之景;如刘禹锡《石头城》
2、怀人伤己,感慨怀才不遇。如杜甫《蜀相》、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山水田园诗
东晋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南朝谢灵运、谢眺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唐朝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或以农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勒劳的农人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常用技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写景表现手法:
①白描和工笔
②观察角度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觉、触觉的运用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常用抒情方法:情感: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情(反衬)情感:
①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如王维《山居秋暝》
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③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④厌恶官场,向往隐连生活,如陶渊明《归园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