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位于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学校秉持“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遵循“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弘扬“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立足大理、根植滇西、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历经47年的办学积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生物医药、教师教育、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为优势,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大学,是云南省非省会城市中最早开展本科教育并最早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在云南地方高校中的“领头雁”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巩固。
大理大学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省属地方综合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和大理工业学校并入,组建大理学院。200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更名为大理大学;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设有古城、下关2个校区,占地面积176.5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62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教学学院18个,研究院所3个,附属医院9所(含直属附属医院2所),附属幼儿园1所。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学科(A类高原学科)建设点。药学入选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学科提升计划),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现有66个本科招生专业,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类、教师教育类、工程信息类三大专业群。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获省一流(新兴)专业建设备案3个。有18个专业在云南省一本批次招生,理工农医专业布点的学生占比达到64.62%。根据2025年1月公布的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结果,本科专业质量评价指数为3.14,位列全省第6位,有6个专业排名全省第1位,是全省唯一有A类专业的州市高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成教生20000余人。有教职工1506人,其中在编专任教师1062人,具有高级职称530人、硕士以上学位881人。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突”“省贴”“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等省级人才称号107人。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解决滇西地区缺医少药、教育人才缺乏”办学初衷,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发展要求,扎根滇西,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时代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累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20余万人,其中,超过72%的毕业生选择留滇工作,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十佳好医生”等一大批扎根边疆的优秀人才,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学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耕生物医药研发、教师教育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现有“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0个,省部级创新团队9个。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2项,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是美洲大蠊药物研发,该项目获得显著的创新成果和效益,成功创制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肝龙胶囊3个新药,均实现产业化,培植年销售过亿元品种2个。每年带动美洲大蠊全产业链产生经济效益超100亿元。相关药品在全国4500家医院服务患者超1亿人次。 学校紧扣地方经济社会需要,围绕四大重点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医疗卫生事业:组建“附属医院联盟”“国门医院”和“国门疾控联盟”,建设滇西地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医院”,筑牢边境卫生健康防线,助力地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保驾护航。教师教育事业:依托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组建滇西教师教育联盟与滇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等组团式区域教育帮扶,助力滇西地区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工作和推广普通话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事业:与大理州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打造民族文化艺术馆,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研培高校,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工作,建立滇西民族艺术数据库,致力于将滇西民族艺术学术化、国际化。生态文明建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建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生物科学馆,建成“苍山森林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云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大理大学-张福锁院士共建‘洱海流域农业生态研究中心’”“云南省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开展苍山综合科考、洱海生态监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服务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和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学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教育中心、国际传播中心、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建设以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高地。与境外52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柬埔寨设立DHY国际汉语培训中心,在泰国建立海上丝路孔子学院,建立10多个境外汉语教学实践基地和华文教学实践基地。自2002年以来,招收50余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5000余人次。本科学历留学生人数长期位于中国西部高校前列。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始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云南省发展定位,聚焦“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目标,以“一引领三融入五突破”为中心任务(坚定不移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坚定不移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实现博士学位授权点新突破、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新突破、国家级学科评估有突破、国家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有突破、国家级成果奖项有突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优势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改革发展,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铸校战略,坚定信念、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努力建成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在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一、学校简介
大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秉承“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根据教育部及云南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特发布我校2025年专升本招生简章。
二、招生对象与条件
招生对象:
云南省内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含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
已取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
符合我省专升本免试入学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报名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良好,无不及格课程记录(或已补考合格);
通过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含免试生资格审核)。三、招生计划与专业设置
招生计划:具体招生计划以云南省教育厅下达的文件为准,并在大理大学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专业设置:我校2025年专升本招生涵盖多个学科门类,包括但不限于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具体招生专业及对应考试科目将在招生信息网上详细列出。四、报名方式与时间
报名时间:请关注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及大理大学招生信息网发布的最新报名通知,获取准确的报名时间。
报名方式:考生需登录云南省专升本网上报名系统进行在线报名,并上传相关证件照片及证明材料。同时,按照系统提示完成缴费操作。五、考试安排与录取规则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具体科目及分值比例以考试大纲为准。
考试时间:考试具体时间、地点及考场安排将在考前通过大理大学招生信息网及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网站公布。
录取规则:根据考生成绩及志愿情况,结合我校招生计划和专业特点,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录取。录取结果将在大理大学招生信息网上公示,并报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六、学费与奖学金
学费标准:被录取的考生需按我校公布的学费标准缴纳学费。具体费用请参照我校财务处发布的最新收费标准。
奖学金政策:我校设有多种奖学金项目,包括国家奖学金、校级奖学金、企业助学金等。此外,优秀学生还有机会获得各类科研资助和实习机会。七、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填写具体电话号码]
招生咨询邮箱:[填写具体邮箱地址]
学校网址:[www.daliuniversity.edu.cn](示例网址,请以实际为准)八、其他注意事项
请考生密切关注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及大理大学招生信息网发布的最新招生信息和政策调整。
本简章未尽事宜由大理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如有任何疑问,欢迎来电或来信咨询。
学校历来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勤、保”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一、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1、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
①大理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该奖项面向全校全体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比例按全日制学生总数的8%评选,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 1500元(分为一、二、三等);
②大理大学励志奖学金:该奖项面向全校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级励志奖学金评选比例按全日制学生总数的6%评选,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③大理大学助学金:该奖项面向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级助学金评选比例按全日制学生总数的4%评选,资助标准为1000元/年。
2、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
①国家奖学金:该奖项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名额根据当年下达指标确定,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云南省政府奖学金:该奖项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②国家励志奖学金:该奖项面向全校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名额根据当年下达指标确定;省政府励志奖学金:面向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选,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4000元,名额根据当年下达指标确定。
③国家助学金:该奖项面向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一等, 资助标准为350元/月、按10个月计发,国家助学金二等,资助标准为250元/ 月、按10个月计发。
二、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大理大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渠道。分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目前我校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为主,在当年录取的学生中有30%左右的学生可获得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约占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65%,具体名额由生源所在地教育局确定,符合条件的学生由学生及家长为共同贷款人向生源地教育局申请。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金额为8000元/年,申请贷款金额的确定依次为学费、住宿费、部分生活费。贷款集中申请办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7—8月份。贷款的推荐审批及综合考察由生源所在地教育局负责。
三、勤工助学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每年安排2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勤工助学。目前,校内已设有1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可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凡在学校所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的学生每月可以获得200元—300元的勤工助学酬金。同时,学校也在积极开辟校外勤工助学岗位,部分学生可通过学校推荐到校外进行勤工助学活动。
四、设立临时困难补助
学校每年安排150多万元的经费用于学生的各种临、特困补助。该经费按在册学生数以一定比例划拨到校属学院,家庭经济困难或遇不可抗拒的原因,如地震、火灾、水灾、重大疾病等造成学生暂时困难的,经学生本人申请,上报学院审批,视情况可以获得500元以内的资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由学院申报,学生处审批,视情况可以获得1000—5000元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享有其他国家临时性补助。
五、保险保障措施
学校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了我校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学生可以享受的保险保障有校方责任保险、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学生平安保险,其中校方责任险由学校统一支付保费,学生城镇医保个人缴费150元;学生平安保险属于商业保险,缴费100元,学生自愿参加。
六、社会捐资助学
目前,学校还设有四川“好医生”奖学等社会捐资助学项目,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其中四川好医生特别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
七、其他国家政策性资助政策
学生在校期间还享有高校学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等政策,应届毕业生还享有到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政策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大理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管理职能部门:学生处资助科
服务咨询电话:0872---2219828
院校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古城弘圣路2号
院校官网:https://www.dali.edu.cn/
招生网址:https://zs.dali.edu.cn/
联系电话:0872-2219959
艺术类:2024年10月28日9:00—11月1日17:00
非艺术类:2024年11月4日9:00—11月16日17:00
退役士兵可申请免试或参加全省统一考试,二者不可兼报
文化课考试:2025年3月17日
上午9:00-11:30进行英语考试,下午15:00-17:00进行专业综合考试
音体美考试根据网约时间进行约考,考试分批进行
文化课考试成绩:2025年4月2日,同时公布省控线。
美术专业考试成绩:2025年1月5日公布
音乐、舞蹈专业考试成绩:按照个体测试科目考试和评分时间安排,适时公布
普通类和退役士兵免试填志愿:2025年4月7日9:00至4月8日18:00
普通类和退役士兵免试录取:2025年4月10日至4月11日
征集志愿填报:2025年4月12日,录取: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