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有嘉木,人文荟萃纵千古;
学府聚英才,学子砥砺骋四海。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和成长,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发展和壮大,是一所扎根边疆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国门大学。学院地处气候宜人、生态优美、人文荟萃、物产丰饶的云南省临沧市。临沧毗邻缅甸,横跨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水系,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临沧森林覆盖率达70.2%,空气优良率100%,年平均气温19.5℃,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滇红茶”的故乡,也是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及“金海棠”奖颁奖活动的永久举办地。临沧作为中国少有的避暑避寒、宜居宜游城市,被命名“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中国恒春之都”。
云岭苍苍,日月遥望,沧江扬帆千里奔流;
旗山巍巍,春秋相逢,汀河开卷一路欢歌。
历史沿革与学校概况。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顺宁府立初级师范学堂,1978年开办临沧师专班,首开滇西南高等教育先河,历经临沧教育学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多个发展阶段,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成为云南省最年轻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之一。
学校总用地面积72.49万m2,校舍总建筑面积32万m2,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43万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624.13万元,有纸质图书116万册,电子图书569万册,电子期刊75万册,学位论文969万篇,拥有中国知网、人大资料、超星图书等13个数据库,有百度文库、红色讲堂等可使用的数据库2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52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311个。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人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亚洲微电影学院、艺术与航空服务学院、边疆发展学院、数学与数字经济学院、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与控制学院、信息学院、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4个二级学院,3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1394人,生源遍及云南、山东、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现有教职员工900余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482人,高级职称277人,博士、硕士470人,“双师型”教师145人。聘请著名艺术家斯琴高娃,英国伦敦南岸大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张建国研究员等一批文化名家和资深教授到校执教;引进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银龄计划”教授和柔性人才62名到校服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成为全省同类院校的示范。多名教师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共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教学名师3人、文体人才1人、青年人才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次,受聘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兼职博(硕)导28人次。学校先后获“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十佳创业园”“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或称号,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11个。
找准办学定位,确立发展目标。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四三两高”战略发展目标(“四三”即坚持“三性三化三服务三对接”的办学思路,具体为:坚持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突出服务边疆治理、服务地方产业、服务中缅合作的办学特色;秉持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对接市场、教学对接社会的办学理念。“两高”即发展目标,具体为:将学校打造为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和沿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高地),坚守“立德与树人相长、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修身、笃学尚行”的校训,聚焦应用型办学,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边疆国门大学“三跨”(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扎根临沧、立足滇西、面向云南、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成为红土高原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培育和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新专业,获批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获云南省一流专业(B类)建设备案3个,茶学专业达国内先进水平(B类专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和新媒体艺术专业是云南省唯一布点专业,“四大专业集群”建设成效日显。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优势,开展科技下乡、乡村教师培训等活动,强化扶贫扶智,助力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中远集团、中央新影集团、清华启迪、香港成龙国际集团、超星集团、甲骨文、达内集团、大疆、云南机场集团、临沧工业园区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校政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与临沧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共建茶文化科技产业学院,强化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产业专业就业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培养人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8项;获批教育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24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1项;与达内集团共建“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信息学院)获批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院,2020年获评全国仅5家之一的“人工智能专业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力高校”;获建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红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临沧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等。
建校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达7万余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日益提升,升本以来为地方输送了五届本科毕业生10780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三学年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荣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励713项。学校先后获评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发挥区位优势,科学研究异军突起。升本以来,学校共立项科研项目4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7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286项,校级科研项目95项。获批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智库、云南省曾亮专家工作站、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第十四批云南省科普基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科普基地”;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建设澜沧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馆1个,设有中缅通道与环印度洋研究中心、中缅沿边产业研究院、云南口岸经济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研究院。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6篇(其中SCI、EI、CSCD、CSSCI、北大核心等核心期刊论文62篇),出版“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丛书”等学术著作50部,获国家专利130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14项。
拓展交流渠道,对外合作成效明显。在教育部的直接关心下,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南大学自2019年起对口支援我校,两校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科研资源建设等方面对我校进行全方位支援和帮扶。目前共有72名青年教师赴对口帮扶等高校脱产攻读博士学位,53名优秀学生被选派赴西南大学插班学习。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临沧市人民政府签订市校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云县、双江县、沧源县人民政府等签订合作协议,校地、校政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充分整合国际友好团体组织优势资源,与韩国、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保持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前往合作院校交换学习。2002年、2012年学校分别获批“云南省重点建设的华文教育基地”和“首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协助设立临沧市人民政府“友好城市奖学金”,先后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474人(其中缅甸侨生339名);多次承办云南省侨办“缅甸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活动,参与1595人次;举办“临沧市缅语骨干培训班”“缅甸华文教师培训班”“缅北华文学校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班”等,培训671人,有效促进中缅民心相通。
以师生为本,强化综合服务保障。图书存量稳步增加,完成学生宿舍修缮提升工作,推行食堂安全卫生“6T”管理;完成教育卫生“补短板”一期项目,体育馆、综合训练馆、艺术教学实训楼、学生食堂等单体项目及附属设施投入使用;建成总建筑面积为29980m2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训楼;完成国家二类田径场运动场的改造,持续完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初步建成设施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大学校园,一所山环水绕、春和景明、欣欣向荣、人文荟萃的应用型国门大学矗立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成为临沧作为“天下茶尊,世界佤乡、恒春之都”的文化名片。
擘画新蓝图,推动新发展。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师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力争“十四五”末,初步形成应用型大学的基本架构,努力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地方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至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
(一)奖学金
学校在贫困学生认定和建档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每年学生个人素质综合测评设立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省政府励志奖学金4000元,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2000元、二等1500元、三等1000元和单项奖(社会工作奖、创新奖、学习进步奖、比赛奖、道德风尚奖)。
(二)助学金
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设立国家助学金一等3800元/年、二等2800元/年;学校助学金一等1500元/年、二等1000元/年、三等800元/年;社会筹措的励志助学金500—5000元/年不等。
(三)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含预科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四)勤工助学
学校在各处室、中心、图书馆、各学院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课余时间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既在能力上得到锻炼,也获取一定的报酬。
(五)临时困难补助
学校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学生本人或家庭遭遇突发事件而造成生活上暂时性经济困难所给予的临时性、一次性资助。
(六)绿色通道
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先按规定程序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上述“奖、助、贷、勤、补”等不同的措施进行资助,确保每一位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
宿舍:
食堂分布与开放时间:学校有多个食堂,包括一食堂、二食堂以及清真食堂 。各食堂基本运作时段覆盖早、中、晚三餐,全面满足大家不同时间段的用餐需求。
菜品特色与种类:
菜系多样:食堂菜品种类极为丰富,融合了临沧当地特色菜系以及国内其他地方的饮食文化。
选择丰富:每餐供应菜品多样,既有各类新鲜蔬菜、禽畜肉类、海鲜,也有特色小吃、面食、米饭套餐等。早餐有包子、油条、豆浆、米线等常见早点,还有当地特色的稀豆粉、粑粑卷等;午餐和晚餐主食有米饭、馒头、面条等多种,配菜更是荤素搭配,如土豆烧牛肉、清炒西兰花、西红柿鸡蛋汤等经典搭配,且每天都会更新部分菜品,保证新鲜感。
食材来源与食品安全:
优质新鲜食材:学校十分注重食材来源和质量,大部分食材来自当地的农场和市场,能及时采购到当季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等,极大程度确保食物的新鲜度和品质。例如,夏季本地的新鲜玉米、黄瓜、豆角等蔬菜,能快速供应到食堂餐桌。
严格质量把控:建立了全方位的严格质量控制措施。从食品原料的采购及送货验收到入库的规范储存,从食材的洗切准备到蒸煮加工,从饭菜加工到售卖环节,从就餐管理到留样保存等各环节,都有严格规范和检查流程。学校还会定期对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食品是否存在过期、卫生是否达标等,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达到甚至高于国家规定要求。
就餐环境与服务:
舒适整洁环境:食堂就餐环境宽敞明亮、布局合理,桌椅摆放整齐有序,能容纳大量师生同时就餐。内部装修简洁大方,有充足的采光和通风设施。食堂每日会进行全面深度清洁和消毒,地面干净无水渍,餐桌椅无油污、灰尘,餐具也都经过高温、化学消毒等严格流程,确保卫生安全。
热情高效服务:食堂工作人员态度热情亲切,打饭时耐心细致,会积极回应同学们的需求。在用餐高峰期,也能高效服务,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支持现金支付、校园一卡通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为大家提供方便快捷的用餐体验 。
价格与性价比:食堂菜品价格较为实惠,学校会给予一定补贴,以维持饭菜价格稳定。菜品设置了不同价位区间,从几元一份的素菜到十几元的荤素搭配套餐都有,兼顾了不同经济条件学生的消费能力,能让同学们以合理的花费,享受到美味、营养的餐食。
食堂:
我校食堂的平均伙食标准较为灵活,能适配不同同学的经济状况与饮食喜好。
从过往学生反馈及校内调研来看,若追求经济实惠,早餐花费 3-5 元就能吃得不错,像选择 1 元左右的包子搭配 2-3 元的豆浆、粥等。午餐和晚餐,若选一素一荤加米饭,大约 6-8 元,素菜一般 2-3 元一份,如清炒时蔬;荤菜 4-5 元,像家常的土豆烧肉、冬瓜排骨等。如此算来,一天伙食约 15-20 元。
若饮食选择更丰富多元,早餐除常规品类外,还来点特色小吃如 3-4 元的当地稀豆粉,花费可能在 5-8 元。午餐和晚餐选两荤一素,加上米饭,约 10-15 元,比如选一份 6-8 元的红烧肉、一份 5-7 元的炒虾仁,再搭配一份 2-3 元的素菜。这样一天下来,伙食花费在 20-30 元。
学校食堂为保障学生营养均衡,每餐菜品丰富多样,既有便宜实惠的基础款,也有品质稍高、价格略贵些的佳肴,像一些特色风味套餐、精致小炒等。而且食堂还会定期推出优惠活动与特价菜品,进一步减轻大家的饮食开销。总体而言,在我校食堂,每月伙食花费大概在 450-900 元,就能吃得营养又舒心 。
平均伙食:
院校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
院校官网:http://www.wynu.edu.cn/
招生网址: http://zjc.wynu.edu.cn/
联系电话:0883-8882659;3088255
艺术类:2025年10月28日9:00-11月3日17:00;
非艺术类:2025年11月5日9:00-11月17日17:00;
退役士兵可申请免试或参加全省统一考试,二者不可兼报
文化课考试:2025年3月17日
上午9:00-11:30进行英语考试,下午15:00-17:00进行专业综合考试
音体美考试根据网约时间进行约考,考试分批进行
文化课考试成绩:2025年4月2日,同时公布省控线。
美术专业考试成绩:2025年1月5日公布
音乐、舞蹈专业考试成绩:按照个体测试科目考试和评分时间安排,适时公布
普通类和退役士兵免试填志愿:2025年4月7日9:00至4月8日18:00
普通类和退役士兵免试录取:2025年4月10日至4月11日
征集志愿填报:2025年4月12日,录取:4月13日